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(縣廣播電視臺)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
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﹑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,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Copyright © 2018 m.cfj8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網訊 (記者 林子婧 編輯 金毅剛) 由于持續(xù)高溫少雨,萬全鎮(zhèn)葉垟村里的河道水流水位下降了不少。為了保證今年秋季農作物生長成熟灌溉需要,村里搶抓晴好天氣和水位偏低的大好時機,組織開展了河道清淤工作。
8月25日,記者在清淤現場看到,挖掘機和運渣車密切配合、緊張作業(yè),很快,從河床清理出來的大塊石和淤泥便被有序轉運至堆場,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。而橋底和岸邊管道位置的垃圾和淤泥則需要人工清淤,清淤現場有條不紊。
據介紹,該村每天出動的人員有20人次,一臺挖機、兩臺清運車配合,按照“水下無淤積、水中無障礙、水面無漂浮、水岸無垃圾”的標準,高效有序完成清淤疏浚,保障河道通暢。
“河道淤泥堆積,日益影響排澇、灌溉、供水功能,為恢復河道正常功能,本次清理主要針對河道內的生活垃圾、雜草、淤泥以及其他漂浮物集中統(tǒng)一清運。”葉垟村黨支部書記葉海兵跟記者聊起了施工進度,“項目完工后,一方面能夠提升河段的行洪能力,增強農田防災減災能力;另一方面,通過河岸共治,使水更清,河更暢,岸更綠,改善人居生活環(huán)境。”
那挖出來的大量淤泥如何處置和消納?對此,萬全鎮(zhèn)也有自己的一套“獨門”辦法。該鎮(zhèn)根據當地實際,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和設施,通過淤泥返田的生態(tài)化處理,有效提高淤泥處理效率和效果。
“用河泥施肥,其實是生態(tài)的一種循環(huán),能帶來很多好處。”葉海兵向記者解釋,將河里的淤泥清理上岸,不僅能減少水中微生物滋生,改善水質,還能增強河道的蓄水量,提高河道排洪、通航能力,對水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起著較好的改善作用。而淤泥“反哺”農田,可以修復耕作土質,一舉兩得。
目前,該河道已清淤3天,完成了三分之一。接下來,村里將加快進度,確保盡早完工,惠及于民。
版權聲明:
凡注明來源為“新平陽報”、“平陽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否則以侵權論,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