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3120190031 平陽新聞網 版權所有 中共平陽縣委宣傳部 主管 平陽縣融媒體中心(縣廣播電視臺) 主辦 浙ICP備13002923號
本站所刊登的各種新聞﹑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,均為平陽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Copyright © 2018 m.cfj8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網記者 周兆奕 編輯 黃佩佩
2021年,縣農業農村局以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26縣標桿為目標,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抓手,統籌謀劃和扎實推進農業農村工作。一組組亮晶晶的數據令人欣喜,一個個沉甸甸的榮譽讓人倍受鼓舞。
2021年十大亮點助推農業農村發展
糧食生產
成立糧食生產保供和種業工作專班、耕地工作專班兩大專班推進糧食增產保供工作;出臺《平陽縣糧食生產功能區整治優化工作實施方案》,新建高標農田4039畝,我縣糧食播種面積完成量25.47萬畝,超任務數1600畝,總產量2.064億斤,均超年度目標任務。
榮譽:全市糧油生產工作會議、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我縣召開;平陽縣被推薦為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成績突出集體;縣農業農村局獲評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衛士集體;昆陽鎮上林垟村“種糧致富”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,并要求在全省推廣。
生豬增產
完成投資1.32億元,建成10個規模以上豬場(含4個萬頭以上規模豬場);全縣生豬存欄達16.05萬頭,能繁母豬存欄1.63萬頭,任務完成率130.7%;生豬自給率超85%,均超年度目標任務。
榮譽:平陽縣生豬增產保供獲省政府督查專項激勵;平陽縣獲評全國畜牧業統計監測工作綜合評估優秀生產監測縣;縣農業農村局獲評全省生豬增產保供成績突出集體;生豬增產保供工作保持全省前列、全市第一。
未來鄉村建設
全面啟動16個鄉鎮未來鄉村試點建設,全力開展昆陽“塘河·糧倉”、鳳臥“浙江紅村”兩個市級未來鄉村試點創建,兩個市級試點十大場景呈現。
榮譽:昆陽“塘河·糧倉”未來鄉村試點已納入省級第一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名單,列入市級示范性未來鄉村試點,獲獎補資金800萬元;成功申報省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提升集成創新示范建設項目,獲省財政補助4000萬元;塘河風情美麗鄉村風景線入選浙江省美麗鄉村風景線。
農村綜合改革
創成市級“三位一體”改革示范縣,昆陽、萬全創成市級“三位一體”改革示范鎮,完成昆陽石塘糧倉、萬全九城印象、南麂藍色牧場、水頭朝陽茶園等4個示范基地建設。
完成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國家級試點改革任務,小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%以上,預計帶動小農戶增收8萬以上人次。
完成農民專業合作社整縣制提升國家級試點,累計創成縣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40家、清理空殼社506家,培育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骨干型農民專業合作社7家,均超年度目標任務。
榮譽:“小農戶改革”經驗在《溫州信息》《探路者》刊發推廣;縣農業農村局被推薦為省級農村宅基地管理先進集體、省級農村土地確權先進集體。
特色農業強鎮建設
完成南麂大黃魚特色農業強鎮各項創建任務。
榮譽:南麂特色農業強鎮以全市最高分通過省級驗收;我縣榮獲浙江漁場修復振興暨“一打三整治”行動目標責任考核優秀單位;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獲農業農村部最高等級評價,系我省首個。
“兩帶一園”建設
落實推進西部休閑產業帶項目53個,完成投資26.6億元,投資額完成率156%;完成3條新建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并通過市級考核驗收,年度總投資4.27億元,完成建設項目24個;新增美麗田園5005畝;超額完成省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村創建,完成110個村,完成率達110%,均超年度目標任務。
榮譽:我縣榮獲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等次;全市美麗田園評比活動中我縣田塊榮獲6次“最美田園”稱號。
農村綜合環境提升
新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村38個,行政覆蓋率達96%,創成省級垃圾分類示范村3個,省級農村生活垃圾技改項目村1個;創成省級星級農村公廁30座,其中省級示范性農村公廁2座;實現387個日處理能力20噸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全覆蓋,均超年度目標任務。
榮譽:我縣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、全省深化“千萬工程”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工作考核優秀縣、全省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工作考核優秀縣、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優勝縣。在全市鄉鎮農村人居環境“兩最三比”系列評比中,我縣位列第一名。
農業數字化改革重點項目建設
“三資”管理系統在全縣430個村社全部上線,累計培訓達1832人次,完成線上審批32475筆計18.65億元;平陽大黃魚、黃湯全產業鏈數字平臺應用已完成上線試運行,建成縣農業數據中心項目。
榮譽:我縣農村集體“三資”管理服務系統入選省多跨應用場景第一批“先行先試”應用縣。
村集體經濟發展
2021年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8.26億元,同比增長22.5%,比上年度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5.4個百分點,市定任務完成率109.26%;經營性收入4.44億元,同比增長38.3%;經營性收入增量占比81.1%,高于市定任務(70%);所有村社全部達到總收入25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12萬元以上;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186個,市定任務數完成率150.0%。可支配收入15萬元以上村社數424個,市定完成率157.0%。
“5+X”鮮品牌硬實力提升
多渠道加強品牌宣傳和營銷網絡建設,成功舉辦第二屆懷溪番鴨節活動,累計開設綜合形象店和專賣店22家,其中新增3家,年度綜合產值達15.2億元。開展“甌越鮮風”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,創成優質農牧漁產品“甌越鮮風”標準化生產基地37個。
2022年多項措施描繪發展新藍圖
2022年,縣農業農村局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,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工作要求,緊抓“一個核心”、聚焦“兩項行動”、做到“三個確保”、強化“五項保障”,著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,加速推進“共同富裕示范區26縣標桿”鄉村單元建設進程。
一個核心
突出農民增收
構建優質高效的現代化鄉村產業體系,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的同時,大力推進農村領域“擴中提低”行動。
①實施低收入農戶基本同步實現現代化行動,深入推廣專項幫扶、行業幫扶、社會幫扶“三位一體”模式;持續推進8個“整鄉制”幫促增收項目實施;建立覆蓋全縣域結對幫扶機制,形成“一鎮一業、一村一企、一戶一策”格局;確保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度增速達到15%以上。
②做好農村住戶共同富裕情況調查;指導全縣農業經營主體增設周邊農戶工作崗位;并深化局班子成員“一對一結對”鄉鎮制度;確保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度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。
③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,確保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9億元,全縣所有村社集體經濟年總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達到12萬元以上,村級收支實現基本平衡。
兩項行動
實施農業雙強行動
①抓住種業這個現代農業的“芯片”。持續抓好溫州水牛、蛋鴿等地方品種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,指導敖峰鴿業完成肉鴿新品種國家級認定,實施國家級溫州水牛保種場項目和省級產業集聚區(北港蛋雞養殖)項目。
②發展綠色生態種養。持續推廣稻蝦綜合種養模式1000畝;新增大黃魚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50個以上。
③力爭突破大黃魚自繁自養技術提升、黃湯保健功效。
④創新特色農機適用推廣。實現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8.5%,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9.25%,遠超全市平均水平。
實施鄉村建設行動
①聚力推進未來鄉村建設。推動全域未來鄉村建設,做好昆陽、鰲江、鳳臥市級試點創建,爭創市級示范性試點。
②啟動省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桿縣創建。爭取創成示范鄉鎮1個、特色精品村5個、風景線1條,力爭實現應覆蓋、全覆蓋。
③持續開展美麗田園建設,做好市定美麗田園創建任務,每月實行航拍檢視田園整治效果,每兩月開展一次縣級美麗田園評比。
三個確保確保糧食安全
實現糧食生產功能區“非糧化”完成整治、永久基本農田內拋荒現象基本消除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全力完成高標農田3.79萬畝的補建任務。完善農資、農機供應服務體系,為穩定糧食生產奠定基礎。確保完成糧食播種面25萬畝、產量10萬噸以上,把稻田的“金色”繪成共同富裕的“底色”。
確保生豬穩產
實施第二批畜牧轉型升級項目,新、改、擴建豬場20個以上,繼續打造數字牧場、美麗牧場和綠色牧場12個以上;按照市定政策,探索實施政策性生豬養殖保險,引導、鼓勵發展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,確保生豬穩產,自給率維持在85%以上。
確保“平陽5+X鮮”品牌持續提升
通過產業提升、參展評比、品牌推介等舉措,聚力實施“平陽5+X鮮”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拓市場行動,尤其對南麂大黃魚和平陽黃湯“雙黃”品牌,盡快形成“名品+名企+名產地”的產業格局;加快推進南麂大黃魚全程追溯體系應用和平陽黃湯地方標準出臺,實現該品牌綜合產值達到17億元。
五項保障
做好農業安全生產指導
①壓實漁船屬地責任,加強應急聯動,強化漁業執法,全力避免漁業較大生產事故發生;通過“轉一批、建一批、改一批”,提高漁船安全系數。
②加強農家樂常態化疫情防控,確保安全生產。強化漁船管控,筑牢疫情防控海上防線。
③嚴防嚴控重大動物疫情,有序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樣檢測和農業綜合執法系列行動,確保省級農產品例行抽檢合格率98%以上。
④強化農機安全源頭管理,開展農機日常監理,確保拖拉機交通事故“零”增長。
持續推進數字賦農
①深入推進“互聯網+”農產品出村工程,鼓勵社會力量運用互聯網,發展各種親農惠農新業態、新模式。
②落實“浙江鄉村大腦”縣級層面貫通,完成“浙農”系列場景各類應用系統應用推廣,實現數據互通互聯。
③利用縣級農業資源平臺,結合未來鄉村“五化十場景”建設和大黃魚、茶葉全產業鏈數字化應用,持續向特色產業和服務主體進行功能拓展。
④加快漁船精密智控促提升。年度內完成141艘大型漁船精密智控安裝,切實提高數字化監管水平。
深化農村綜合改革
①完善實施“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”國家級改革項目,年度完成驗收。
②擴大“農民專業合作社整縣制提升”改革項目成果,推進農業龍頭企業、家庭農場、農創客等高質量發展。
③深入實施“兩進兩回”行動,讓科技、資金、青年、鄉賢等加速回流鄉村,改善鄉村產業發展的要素條件,夯實產業發展的要素基礎。
④盤活農村已有“沉睡”要素。完善土地“三權分置”制度,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,促進土地流轉;積極盤活閑置農房。
推進農業重大產業平臺建設
①深度謀劃招引農旅、文旅等農村領域重大項目。
②謀劃實施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項目60個,投資額達25億元以上。
③完成國家級特色農業強鎮(南麂大黃魚)、國家級浙南早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、西部省級現代農業園區、市級海洋牧歌田園綜合體項目實施及驗收,通過平臺賦能,進一步推動要素聚集和產業升級。
④推進民生項目建設。西灣漁港項目的《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》力爭通過省級評審,在此基礎上完成海域使用論證、環境影響評價、施工圖設計等工作;積極推進縣屠宰中心建設前期相關準備工作,爭取年底動工建設。
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
①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“六清”行動,深化實施包括“最干凈鄉鎮”“最差鄉鎮”,農村人居環境“最干凈村”“最差村”,“最干凈農村公廁”“最臟農村公廁”的“兩最三比”評選活動。
②深化“三大革命”。補齊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能力短板,推行垃圾分類智能化收集管理;大力推進農村“星級公廁”創建和“最臟公廁”評選;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“強基增效雙提標”行動,實現613個農污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全覆蓋。
版權聲明:
凡注明來源為“新平陽報”、“平陽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,版權均屬平陽新聞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否則以侵權論,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